三個月IPO三連,產業鏈投資做成了金字招牌 | |
發布時間:2023-11-17 15:47:55 | 瀏覽次數: | |
投中網 | 簪竹
11月9日,聯域股份在深市主板掛牌上市,開盤上漲82.15%。
這是時代伯樂在三個月內掛牌上市的第三個IPO了。此前,時代伯樂投資的信宇人、波長光電已分別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2023年的資本市場熱詞是“不確定性”,不過時代伯樂走的卻格外穩。除了已上市的項目外,時代伯樂投資的新黎明此前也已過會,達成了年內申報IPO項目100%過會率。
對時代伯樂來說,聯域股份成功上市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新增了一個高回報的IPO項目,更在于多年堅守的產業鏈投資思維又一次得到了有力的驗證。
又一個“深水區項目”
從VC/PE的視角看,聯域股份完美地符合“深水區項目”的定義:在上市前,聯域股份僅在2019年9月進行過唯一的一輪外部增資,時代伯樂則是唯一的投資方。也就是說,聯域股份這個項目從未在一級市場上“流通”過。另一個近些年參與過被資本市場熟知的“深水區項目”是17年投資,21年完成上市的新益昌,巧的是這兩個項目都是同一支基金進行投資的。
“深水區項目”基本都有兩大特點,聯域股份也不例外。首先,聯域股份并不缺錢。聯域光電在2012年由徐建勇、潘年華兩位80后創立,成立之后經營一直健康、穩健,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對融資沒有迫切需求;其次,LED照明其實是一個主流VC已經不太關注的、偏傳統的行業。
蔣國云向投中網表示,很多人會把聯域定位成一個傳統的LED企業,考慮到它當時三四千萬的凈利潤水平,距離上市也還有差距,可能就不投了。但時代伯樂認為,聯域選擇了一個看似傳統的行業里面增長特別快的一個細分賽道,它未來的空間是非常大的,三四千萬的凈利潤遠遠不是上限。
后視鏡觀之,時代伯樂當年的研判完全正確。在聯域股份創業的2012年,LED照明在中國已經是一個很卷的行業了。因此聯域股份選擇了差異化競爭的路線。當時市面上的LED照明企業多數扎堆在中、低功率家居和商業照明LED光源制造,于是聯域股份決定把業務聚焦在中大功率LED光源市場上,成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進入這一領域的廠商。歷經十余年發展,聯域股份逐漸成長為中大功率的戶外照明、工業照明市場的領軍企業,享受到了巨大的行業發展紅利,業績成長非常快。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聯域股份的營業收入從6.3億元增長至10.87億元,歸母凈利潤則從5900多萬元增長至1.34億元。根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數據,在2021年聯域股份的戶外照明燈具路燈位居中國出口企業第三名,出口美國市場排名位居首位;工業照明燈具工礦燈位居中國出口全球市場企業第二名。
當然,光是“看得準”還不夠,關鍵還要能“投進去”。前面談到,聯域股份現金流健康,對融資的需求并不迫切。這樣的企業要接受一家新股東,往往會有更高的訴求。正如蔣國云所說:“本質上還是覺得我們能帶來一些協同和互補,所以走到了一起,因為聯域本身其實并不缺那幾千萬的資金。”
聯域股份看重的,一是時代伯樂背后的產業資源,二是時代伯樂作為老牌投資機構對資本市場的深入理解,例如怎么做股權激勵,怎么做現代化管理,怎么講述資本市場故事等等。在投資后,時代伯樂在這些方面都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這一點也得到了聯域股份董事長徐建勇的肯定。徐建勇向投中網表示,與時代伯樂接觸之后,他非常看重時代伯樂對照明行業上下游的熟悉,因為能更多地幫忙對接一些資源。
投出一個“深水區項目”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是運氣,但稍一分析之后卻全是硬功夫。可以說,時代伯樂之所以能夠投中聯域股份,是源于對LED照明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認知以及深厚的產業能力。那么新的問題來了:時代伯樂又是如何做到這兩點的呢?
產業基金就是“結盟打群架”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目光稍微拉遠一點。2015年,時代伯樂與創業板上市公司洲明科技合作了一只5億元的產業并購基金,該基金定位很明確:圍繞洲明科技所在的新型顯示領域LED產業鏈投資。投資聯域股份的也正是這只基金。
圍繞這只基金的投資,時代伯樂基本上吃透了新型顯示領域LED產業鏈。時代伯樂推崇研究驅動投資,為此同時派了四個投資經理獨立寫LED行研報告,把產業鏈梳理一遍,找出有哪些項目具備投資價值。聯域股份就是這樣進入時代伯樂的視野的。時代伯樂的投資團隊發現它創始團隊很年輕,業績增長快而且現金流也很好,與洲明科技又是上下游關系,雷達自然響了起來。
到現在,時代伯樂洲明基金已投資20個項目,背后經過深度挖掘的優質企業近500家。可以說,在LED照明賽道,很難找到比時代伯樂的認知更全面、更深入的投資機構了。這也是為什么時代伯樂能夠看到聯域股份隱藏在“傳統”外表之下的高爆發力。
在接觸之初,徐建勇幾乎立刻就感覺到了時代伯樂的專業性。他告訴投中網,時代伯樂絕對不是“有錢亂投”的基金,它對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各方面都有比較精準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斷。
時代伯樂所做并非傳統的“上市公司+PE”模式的基金,而是以產業鏈思維做投資,形成產業生態圈,既能提升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賦能被投企業。在聯域股份的案例中,蔣國云表示,聯域希望學習洲明的制造經驗,洲明科技當時對戶外照明很感興趣,這種契合是能夠達成投資的重要條件。
關于“上市公司+PE”一直以來爭論較多的是上市公司的戰略訴求與PE的財務訴求之間的矛盾,但在時代伯樂的理念中,這并不是個問題。時代伯樂洲明基金完全是圍繞“解決客戶的需求”這個中心來開展投資的。對時代伯樂來說,產業鏈思維已經內化為一種本能。
除了洲明科技,時代伯樂與勝宏科技、共進股份、山鷹紙業、盛弘股份等其他上市公司也達成了戰略合作,選擇在資本市場上攜手共進,其中一些“老客戶”已經是二度復購,合作融洽。蔣國云表示,如果是上市公司直接去投資企業,投資結果會在企業的財務報表直接體現,而基金合作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另一方面與上市公司合作的產業基金能給項目退出減輕壓力,上市公司會從已投項目中選擇合適的項目,考慮回購,這就多了一種退出的方式。
時代伯樂對產業基金的定位是“結盟打群架”,通過基金做更緊密的產業整合。在合作中,基金把產業屬性和財務屬性融為一體,一方面在產業鏈上做一些補充,同時更希望被投企業在產業資源的加持下能夠獨當一面。
在與上市公司合作中,時代伯樂成功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以客戶為中心”,拿洲明基金來說,它是嚴格按照洲明科技的上下游開展布局的,滿足了洲明的需求;其次,在基金中同時體現出上市公司的產業優勢和時代伯樂的資本優勢,雙方能夠展開對話、優勢互補;第三,時代伯樂發揮GP的投資優勢,專精在投資領域,專業的選手做專業化的投資,降低投資的失誤率。
而從目前的實際成果來看,時代伯樂的這套產業鏈思維結出了累累碩果。與山鷹國際合作的基金投了8個項目,拿下了6個IPO。隨著聯域股份成功上市,時代伯樂洲明基金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非常亮眼,2021年上市的新益昌不僅單個項目回報非常喜人,并且已經成長為國內領先的LED和半導體固晶機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該基金不僅取得亮麗的財務回報,也深度賦能了上市公司成長,發揮了幫助上市公司開拓新市場、構筑核心競爭壁壘的重要價值。
蔣國云向投中網表示,合作了這么多基金之后,他最自豪的一件事是沒有給任何一家合作的上市公司帶來任何的不良商譽、不良資產,時代伯樂帶給伙伴的價值全都是正向的,這也是時代伯樂價值觀中常被提及的“做不好投資和服務等于作惡”,時代伯樂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不懼風浪,一家堅持本分做事的投資機構
這些年,時代伯樂一直在默默夯實著自己的獨特護城河—— 做“服務”的能力。時代伯樂有兩大殺手锏服務,第一是前面一直在談的賦能上市公司產業投資,另外還有一件是助力地方產業升級。在這兩件事上,時代伯樂都遠遠走在了同行們的前面,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也由此,成立十二年的時代伯樂,與傳統的VC模式漸行漸遠。
從2015年開始,時代伯樂內部就一直在強調“以客戶為中心”。蔣國云認為,任何公司存在的核心價值都是向客戶交付令他滿意的產品。那么時代伯樂交付的產品是什么呢?對于合作的上市公司,是幫它把產業做成功了;對于合作的地方政府,是幫助當地把產業鏈建起來。
一級市場上近來流行一句投資人的自嘲,稱VC已經被做成了服務業。但時代伯樂認為,VC本來就應該是服務業,服務于客戶,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蔣國云表示:“我們從來就認為自己是做服務的,投資只是服務的載體而已。”在他看來,時代伯樂跟同行們最大的區別是,“我們是一家老實本分做事的公司,我一點也不希望別人覺得我們高大上”。
也正是從這樣的心態出發,時代伯樂做成了一些相當了不起的事情,為客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關于賦能上市公司前面已經談了很多,地方產業升級還沒怎么涉及,我們也舉一個例子。2014年,時代伯樂在江蘇海門市成立了當地第一只由政府財政參與出資的產業基金。合作至今,時代伯樂已經幫助海門打造了生物醫療、半導體兩大產業鏈,接下來還將打造新能源產業鏈。時代伯樂通過各種方式,僅幫助引進的規模以上企業就超過50家。蔣國云坦言:“難是相當難,如果沒有一定的信仰,我覺得都做不下來。”
當下一級市場募、投、退都困難重重,幾乎所有人都在叫苦,但時代伯樂并不悲觀。時代伯樂是投中網今年以來遇到的為數不多的投資節奏不但沒有放緩,反而有所提升的投資機構之一。時代伯樂在投后方面,也反其道而行之,在最為艱難的一年,加重了投后管理的手段,從投后團隊的擴充到投后賦能的體系優化。這一年,時代伯樂沒有停下修煉內功,就像是當前動蕩市場環境下的“阿甘”,只顧埋頭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堅持為LP、被投企業等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而關于正確的事,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幫助地方政府產業升級,幫助上市公司市值提升,幫助中小企業做強做大,幫助客戶實現客戶保值增值。時代伯樂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投資圈內有一句話,投資機構之間的競爭,底層拼的是認知,而在認知的最底層,起作用的其實是價值觀。蔣國云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說道:“你如果不理解價值觀,你無法理解時代伯樂。”一級市場內卷到現在,或許到了拼價值觀的時候了。
這兩年來大浪淘沙,很多過去風光的投資機構悄然退出了市場,GP的數量在開始減少。水落而石出,時代伯樂的堅守在市場風浪中更顯穩健。時代伯樂保持著穩定的好業績:近五年不到10%的不良率,高達50%的IPO率,始終為投資人創造著回報。
“幫助政府產業升級,幫助上市公司做強做大,幫助項目企業發展壯大,做到了這些,就可以幫助投資者保值增值,我們自然就賺到了錢。如果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賺錢,那你往往就賺不到錢。”蔣國云道。
|
|
|
|
上一篇:大模型創業,誰賺到錢了? 下一篇:中國創業公司能否避免OpenAI式“政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