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華夏能源網
陽光底下,適配于居民屋頂的大大小小光伏板,已成為中國大地上的全新面貌。在清潔能源的全民普及上,中國再次實現了鄉村與城市的無差別融合,甚至在廣大農村地區更加深入人心。
你可能不知道,我國一年實現的光伏裝機總量中,分布式光伏貢獻了絕大多數份額。幾乎連續三年,分布式光伏已成為光伏裝機的*大主力。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67GW,占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的52%。若按照這一趨勢發展,預計今年全年的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近90GW。另有業內專家給出了更樂觀預測,即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的規模將達到94GW左右。
分布式光伏持續的高速增長,與人們對其認知度的逐漸走高,以及上游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等因素分不開。
“近兩年來,分布式光伏資源蠻搶手的,地方上早已納入指標化管理了。我們投了真金白銀到這個領域,也是看好光伏電站5~6年的投資回報周期,比較可觀。” 一位專注挖掘分布式光伏投資機會的西北地區投資企業負責人在采訪中告訴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
然而,對于分布式光伏的市場參與者來說,市場規模擴大,既是機遇,也意味著新的挑戰。在激烈的競爭中,行業將有望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從野蠻生長到理性發展
用野蠻生長來定義過去幾年分布式光伏的增長,并不夸張。
各地方積極出臺利好政策的推動之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在光伏發電新增裝機中的占比,在2021年這一數據就已超過50%;2021年、2022年,全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分別為29、51GW,在同期光伏發電新增裝機中占比達到53%、58%。而今年前三季度,該數據繼續保持50%以上,達到了52%。
但發展的快,不意味著發展的好。一位長期從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開發的人士,此前曾對華夏能源網表示,分布式光伏在工程技術上非常成熟了,但一直以來受到兩個問題的困擾:一是電網消納困境,二是市場的無序競爭。
一方面,由于分布式光伏裝機增長太快,尤其是其波動性極強,使得電網難以消納。因而各地此起彼伏出臺政策,從備案和并網上控制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市場發展初期門檻較低,各類規模較小的參與方涌入。一些企業在篩選項目時,受眼前利益驅動,導致很多項目粗制濫造,引起房屋結構荷載過高等問題,行業亂象叢生。
但進入2023年以來,行業顯現了積極的動向,意味著分布式光伏正逐漸脫離野蠻生長狀態,走向更理性、更高質量的發展。
首先,在各地方政策層面,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產業引導思路更為理性。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各個身份相關分布式光伏落地的政策,試圖以更合理的方式解決分布式光伏存在的問題,引導人們理性看待分布式光伏,進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今年6月,為解決接網受限等問題,國家能源局牽頭開展了“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及提升措施評估試點”工作,選擇了山東、黑龍江、河南、浙江、廣東、福建6個試點省份。
該文件要求,各省對電網承載力進行評估,并向社會發布低壓配網接網預警等級,“合理安排分布式光伏備案規模和建設時序,引導企業、居民做好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工作。”
此后,11月2日,河南發改委發布了《關于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通知》。根據省內各地的電網承載力評估,河南明確了分布式光伏開發紅、黃、綠區域。優先支持綠色區域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而黃色、紅色區域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待落實消納條件后,再行開發建設。
其次,在光伏組件、儲能等價格的持續下跌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的行業秩序正逐漸建立起來。
目前,組件與儲能系統價格持續下跌,且降價趨勢仍未有減弱。設備價格的下跌,使得分布式光伏的投資成本下降,提升了用戶安裝分布式光伏的意愿。
同時,由于成本下降,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變得更高,倒逼廠商不斷技術創新。例如,用戶光伏的龍頭企業正泰安能,所使用的組件,設計為可應對各種室外嚴酷環境。據悉,該組件通過了沙塵、鹽霧、氨氣腐蝕,以及直徑45mm、速度30.7m/s的冰雹測試。
分布式光伏正逐漸由拼速度、拼價格向拼質量、拼技術轉變。在此過程中,行業門檻將逐漸提高,而那些產品質量和服務不合格的市場參與者將被淘汰出局,健康的市場秩序將逐漸建立起來。
市場呈現良性競爭
分布式光伏的進程,與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是同步的。最初追求速度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在行業高度內卷之中,“高質量發展”才是新的生存密碼。
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上,行業參與者們正在經歷一場深度的產業變革,甚至是“生死考驗”。
對于分布式光伏企業來說,客戶對于光伏企業品牌口碑、產品質量、服務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由此帶來競爭的加劇。在競爭中,市場份額正持續向頭部企業集中。
由于分布式光伏規模的快速增長,行業內的公司數量也持續飆升,形成了“百花齊放”之勢。
其中,正泰安能、天合富家、晶澳智慧、隆基向日葵、陽光家庭等,借助自身在光伏設備領域的優勢,已占據一定市場份額。而晴天科技、國網綜能等產業鏈相關企業及創維、TCL等跨界企業,亦不甘示弱,相與爭雄。
最早進入市場的佼佼者們,一同構筑了分布式市場的繁榮,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在針對分布式場景創新產品,以求取得差異化競爭優勢。
比如,在BC電池技術路線上占據了先發優勢的隆基綠能、愛旭股份等企業,憑借BC組件的美觀、高效,加強其在分布式組件產品上的優勢。接近上述企業的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分布式場景的屋頂、土地資源有限,而BC組件較高的效率,正可以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在BC技術的基礎上,隆基還在不久前推出了基于該技術的Hi-MOX6組件。該組件專門針對分布式場景,特別設計了防積灰的邊框,可見隆基在分布式領域的野心。
有“戶用光伏一哥”之稱的正泰安能,也根據市場痛點,積極推動產品革新。
正泰安能的戶用光伏運維品牌“小安到家”,就十分注重增值服務,將大數據智慧云與光伏運維融合在了一起。通過智慧云平臺,將運維工作從前期屋頂勘測、安裝施工到后期監控運維線上全流程管控,用戶在APP端查看發電情況和服務預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正泰安能提出了“零碳鄉村”概念,將戶用光伏與鄉村振興進行融合。以往,鄉村戶用光伏被認為小而散,并網消納一直成問題。“零碳鄉村”模式,向行業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正泰安能在農村集中資源建設屋頂電站,光伏電力整合上網后就近消納,以此讓村村戶戶實現綠電循環互濟。
早在2017年,正泰安能與衢州市柯城區政府共同推動,在航埠鎮彭村開發建設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統一規劃約5000座戶用光伏電站,裝機總容量達30兆瓦,在往后25年里為用戶增收1.25億元,每年貢獻綠色電力1.5億度。還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公共建筑屋頂等閑置資源,成為零碳鄉村縮影。
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二屆戶用光伏創新發展大會上,正泰安能宣布,第100萬戶戶用光伏電站投產,成為中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戶用光伏企業。
據正泰安能官方公布的數據,其分布式產品已經覆蓋全國24個省級行政區、超1300個區縣,累計開發戶用光伏并網裝機容量超20GW,“預計全年可產生近 200億度綠電,減排超1600萬噸二氧化碳,每年可為國家節約約600萬噸標準煤。”
通過戶用光伏市場的發展,推動了相關地區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這成為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注腳。
新趨勢引領行業發展
正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分布式光伏市場,也顯現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趨勢。
一是分布式光伏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程度將越來越深。
此前,政策層面已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今年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分布式新能源裝機占比較高的地區,推動分布式新能源上網電量參與市場,探索參與市場的有效機制”。分布式光伏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步伐,有可能將提速。
二是隨著分布式光伏規模的繼續增長,或將有更多地區要求配置儲能。不過,智匯光伏創始人、光伏行業專家王淑娟認為,隨著儲能成本的下降,配儲對光伏項目收益的影響,將越來越小。而隨著江西、湖北等地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未來消納問題仍將持續,光伏與儲能聯合參與市場,將成為趨勢。
第三,“集中匯流”可能將逐漸成為分布式光伏新的發展方向。目前,“集中匯流”模式正在山東德州推廣,該模式將原本分散的農村戶用光伏整合為“光伏陣列”,將原本的自然人單戶安裝上網,改為全村以一般工商業模式集中上網,以解決低壓端介入承載力受限問題。
第四,分布式光伏將逐漸承擔系統消納成本。
分布式光伏在發展初期體量較小,因此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精神,消納光伏發電而產生的成本由電網等承擔;但隨著規模的增長,分布式光伏成為電源側比較重要的力量,如何應對現實的消納問題呢?
對此,山東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曉斌對華夏能源網表示,光伏行業要學會“讓利”,意識到新能源快速發展帶來的成本,光伏企業應該承擔,而不僅僅讓傳統電網企業承擔。
最后一個方面是,分布式光伏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豐富。隨著光伏成本的下降,一些此前無法達到收益率要求的分布式項目,會因為成本下降而符合要求。
張曉斌對華夏能源網表示,類似于“人字坡”、“北坡”的,以往被認為難于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未來也都將變得有利可圖,分布式光伏的可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張曉斌還提醒,分布式光伏目前仍主要在鄉村地區發展,而城市一直未被有效開發。對于分布式光伏企業來說,“向城市進軍”未來也將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正如業內人士的樂觀估計,分布式的市場未來是很可觀的,“只不過現在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固有意識了。” 只有行業整體對“高質量發展”形成共識,并且從制造、開發到服務的每一環節付諸實踐,分布式光伏的路才能越來越寬。
|